近日,泰国国际航空公司(泰航)宣布将开展油条销售业务,这一跨界举措引发全球关注。作为东南亚知名航空企业,泰航在疫情后持续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。油条作为泰国街头常见小吃,与航空业务看似毫无关联,却折射出传统企业在危机中的创新思维。这一决策背后既有泰国本土文化因素,也反映了航空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策略。究竟航空公司为何选择卖油条?这将成为临时自救措施还是长期转型方向?让我们深入解析这一商业现象。
战略背景:疫情催生的航空业生存之道

2020年以来全球航空业遭受重创,泰航累计亏损达数十亿美元。传统"节流"措施如裁员、缩减航线已不足以应对危机,迫使企业寻找新的"开源"途径。选择食品业务因其投入成本低、现金流快的特点,且泰航本就具备航空餐食生产能力。油条在泰国日均消费量超百万根,市场基础稳固。这种"非相关多元化"战略在日韩航空业已有先例,如大韩航空曾经营建筑装修业务。
文化密码:油条里的泰国基因
油条(ปาท่องโก๋)在泰国有400年历史,由华人移民引入并本土化。其名称源自潮州话"油炸粿",现已成为国民早餐标配。泰航选择该品类,既考虑其2-3泰铢的亲民定价,也巧妙借助民族食品唤起情感认同。特别的是,泰国油条常配炼乳或斑斓酱食用,这种特色组合将成为产品的差异化卖点。航空公司还计划推出"航空限定版",将油条造型设计为飞机形态。
运营模式:从三万英尺到街头巷尾
业务将分三阶段推进:首先在素万那普机场航站楼设点,利用现有场地资源;其次通过合作便利店分销预包装产品;最终建立移动餐车网络。值得注意的是,泰航将沿用航空餐标准,采用无菌包装和HACCP认证流程。价格策略上,普通款维持市场价,高端款(如加入燕窝等食材)定价50-100泰铢,瞄准游客市场。首批试点日销量已达3000份,超预期30%。
行业启示:边界重构时代的商业实验
该案例反映了三个趋势:一是企业核心能力(如泰航的标准化生产体系)的跨界应用;二是品牌资产向生活场景的渗透;三是"国民企业"承担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(预计创造500个岗位)。风险在于可能稀释航空主业品牌价值,且食品行业利润率仅3-5%,难以根本改善财务状况。但短期看,这确实为泰航赢得了宝贵的现金流和媒体关注度。
泰航卖油条绝非简单的商业噱头,而是传统企业在数字时代的一次大胆创新。它启示我们:行业边界正在模糊,核心竞争力可以多元转化。虽然最终成效有待观察,但这种"接地气"的转型尝试,比被动等待行业复苏更具积极意义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未来或许能在享受飞行服务的同时,品尝到带有航空印记的国民美食,这何尝不是一种有趣的体验?企业转型如同飞机起飞,需要先滑行积蓄力量,泰航的油条业务,或许正是那段关键的助跑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